村莊簡介
牛莊村位於沁縣故縣鎮北2.5公里處,全村170餘戶,523口人。
在很久以前,故縣還是銅革是 縣的時侯,村中住的全是平姓人家,所以人們就把這個村莊叫做牛莊。
牛莊有三個自然村:牛莊、大南嶺、狼兒溝,牛莊位於故縣鎮北,是進入故縣鎮的北大門;大南嶺因位於牛莊南邊的一個土嶺上而得名,並從開始的一兩戶人家發展到近二十戶;狼兒溝原先叫狼里狗,是人們口頭上的一種叫法,這個山溝中原來狼、狐狸、野狗等出沒頻繁,因此而得名,到民國時代,有幾戶人家到此隱居避難,逐漸發展成一個村莊,後來人們為書寫之便將其更名為狼兒溝。
村史簡介
牛莊,系鎮政府駐地。原為牛姓建村,明代天順五年,北隋隋佐明遷來居住。原牛姓遷走村名未改,請嘉慶年間形成的大牲畜市場預測,遠近聞名。一九八八年,市、區投資二十二萬元,重新興建,使之更加繁榮。抗日戰爭時期,廣北縣政府在此建立了廣興布店,廣濟藥店,為及對敵人封鎖,搞好軍民供應,解決醫藥緊缺,為烈軍屬治病作出了重大貢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支部抓住了依城傍路的地理合成氨,大力發展副業。一九八零年中共東營區委授予雙文明單位。
相傳明朝年間,由山西洪洞縣詔遷兩戶牛姓在此建村,繼後又陸續遷來幾戶均姓牛,於是以姓氏命村名“牛莊”。
牛莊行政村位於山東省臨清市戴灣鄉北部,距鄉政府3公里,東與大柳莊村為鄰,北與龐莊村交界,西與西莊村接壤,南與西莊東村相連。該村地處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以鹽漲潮土為主。東西最大距離0.4公里,南北最大距離0.4公里,境內有1條瀝青路與村內街道相連線,交通十分便利。戴水河流經本村,長度1.67公里,全村轄區總面積194公頃,村莊建成區面積19.66公頃。全村有漢黎兩個民族,姓氏有牛、王、田等共8個姓氏,其中牛姓氏人口最多。
經濟發展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培植主導產業。利用發展商貿經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從事多種經營的農戶占總戶數的85%以上。積極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成立棉花協會,在會農民200人,科技示範戶占20%。通過業產調整,民眾收入有了較大提高,人均增收500多元。
村莊建設
實施村莊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90餘萬元,完成村內路面硬化6條,3800米;投資85萬元,在兩條主幹街道兩側修建地下排水管道貌岸然3400米。投資16萬元,實施舊村改造,完善規劃,建新房50多戶。投資32萬元改造村內電網,安裝路燈20盞。成立了專職衛生保潔隊,實行垃圾定點堆放,定時保潔,在街道兩旁植樹8000餘株,實現了“五化”。同時,對自來水管道進行補充鋪設,入戶率達100%,全部實現正常用水。
改善生產條件,促進農民增收。投資30萬元改造荒鹼地500畝,修建橋涵閘12處,完善配套農田水利設施,改造中低產田400畝,為農業增收創造條件。投資52萬元完善集貿市場2處,方便了民眾經營和生活,全村經營業戶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有線電視入戶工程,入戶率達88%。建起集黨員活動室、老年人之家、農民文化業餘學校、小康書屋等於一體的文化大院,完善配套設施,小康書屋藏書3000冊。成立子秧歌隊、扇子舞隊,義務為民眾演出,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編寫了書名為《牛家莊文化藝術志》的牛莊村百年文化藝術志(1900-2000年)。較為系統地記述了牛莊村自辛亥革命以來的文藝活動的興衰及發展史。全書共12萬字,印刷200多冊,得到了有關領導和單位的一致好評。《東營日報》、《魯中晨報》、《黃河口晚刊》等新聞媒體曾對此作過多次報導。